English

“一次性木筷”用到何时

1999-01-19 来源:光明日报 陈明福 我有话说

九十年代开始,中国人突然增强了卫生意识,酒店、餐馆风行一次性木筷。一次性木筷是日本人的生活习惯,而日本人虽然森林多得占国土面积的65%,却舍不得随便伐一棵树,一次性木筷全靠进口,主要源地便是中国。新闻媒介对此多次提出过批评,但是生产厂家对喋喋不休的言论却嗤之以鼻,依然我行我素。

窃以为凡事总得用脑筋想一想,总得弄明白利弊和得失,需要与可能。“讲卫生”本是好事,但付出什么代价呢?据有关部门估算,我国现在每年生产一次性木筷450亿双,年耗木材166万立方米,相当于北京市全部森林的储备量。弄清楚了筷子的“沉重”之后还得进一步想一想:人家为什么有树木不砍而专向你订购稀有而贵重的红木、檀香木筷?这恐怕要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民素质上来考虑了;以自己的宝贵资源去图蝇头小利,“吃子孙饭”,究竟有没有出息?能不能长久?再说,“民以食为天”,近13亿人口,不吃饭不行,不吃“木头”行不行?……更需要深思和估计的是,森林覆盖率仅占13%的中国,今年吃掉“北京”,明后年吃掉“黑龙江”,三五年后吃掉“内蒙古”,我们总有一天会无木可砍、无筷可用的,那就为时已晚了。

中国人向来有节俭的好传统。明代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云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北齐史学家颜之推也说过:“财有限,费用无穷,当量入为出。”不论什么事,都应“常将有时思无时,莫把无时当有时。”贾谊向汉文帝进言:“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,天下财产何得不蹶?”说得何等深刻!

制造、使用和大量出口一次性木筷,国人看作小事一桩,而德国《德意志报》却以“一次性筷子既浪费又不卫生”为题作了报道,文中说:“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已有3000年历史,最多在喝汤时使用匙子,筷子已成为文化财富。”“许多生产筷子的厂家很脏,即使筷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没有被弄脏,那么最后筷子被堆放在饭馆潮湿的角落里也会受到污染,有时细心的客人仅用眼睛就能看到筷子上的霉点。”这就是说,从卫生的角度,还不如用洗净并经过消毒的竹筷好。

据报载,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对一次性木筷大量出口和广泛使用感到气愤,他们已采取行动,声明在其食堂里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,精神实在可嘉。然而,一所大学几千名师生的举动改变不了现状,难道每一件事都得由国务院下禁令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